星立方教育大数据采集平台,石头密度多少?
大理石2.7克每立方厘米;花岗石3克每立方厘米;石灰石2.8克每立方厘米;石板石2.9克每立方厘米。石头,指由大岩体遇外力而脱落下来的小型岩体,多依附于大岩体表面,成块状或椭圆形,外表有的粗糙,有的光滑,质地坚固、脆硬。可用来制造石器,采集石矿。
发病原因和防治方法有哪些?
如果茄果类蔬菜在育苗期发生根腐病,可见秧苗在茎基部位有水渍状斑点,叶片萎蔫,植株生长不旺,如不及时采取措施,秧苗会逐渐萎靡,根系腐烂致使苗弱,苗残,或者死苗;茄果类蔬菜育苗期发生根腐病,主要与品种,种子带菌,苗床带菌,营养土带菌,水源,以及育苗温湿度有关;种植户可以采取优选抗病能量强的品种,种子经过浸种消毒后再催芽播种,苗床和营养土需经过灭菌,采用无污染的水源,控制育苗期的温湿度,药物喷施等措施,可改善和抑制茄果蔬菜育苗期感染根腐病。
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根腐病的危害根腐病是一种常见的茄果类真菌性土传病,茄果类蔬菜根腐病主要发病期在定植后,在育苗期偶见少量幼苗感染根腐病,如果育苗期感染了根腐病,虽然感染几率极小,但苗期发病会致使幼苗苗情弱,残苗,苗期枯萎;并会将根腐病病菌带入大田,形成交叉蔓延感染,给茄果类蔬菜收成带来产量和质量影响,以及会给土壤带来短时间难以修复的生态问题。
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根腐病的症状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感染根腐病,可见幼苗茎基纤细羸弱,叶片或者芯蕊缺乏生机,颜色灰暗,光照强烈下萎蔫,夜晚或者早晨能够恢复正常;茄果类蔬菜发病初期,可见根系以及茎基会出现水渍状红褐色病斑,叶芽或者嫩叶生长缓慢或者停滞,叶面颜色晦暗失常无生机,如不采取应对措施,叶片进展成黄叶,萎叶,并落叶,植株缺乏水分;如果拔出感染植株根系,可见主根表皮有暗褐色腐烂,剥开感染根系,可见维管束萎缩并拥堵;一旦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感染根腐病,因为苗情本身弱小,药物防治存在一定的难度,感染幼苗等不到及时施治,5至7天后,根腐病蔓延可致整个苗床幼苗完全枯萎。
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根腐病的发病原因一,品种;如果种植的茄果类蔬菜品种属于不适宜当地种植环境,或者抗病虫害能力差,抗逆性能差;品种老化;或者上一季采集的是植株弱小背阴,感染过根腐病病菌的种子,在适宜条件下,这些品种发生根腐病的概率就高。
二,种子未浸种消毒;如果选取的种子带有根腐病菌核,且未经过高温消毒药物浸种,在育苗过程中,就可致使幼苗感染根腐病。
三,苗床带菌;如果培育种子的苗床曾经感染过根腐病,苗床未经过药物灭菌,在培育种苗的时期,只要条件适宜,就可诱发根腐病病菌滋生。四,营养土带菌;如果培植幼苗的营养土带有根腐病菌核,且未经过灭菌处理,或者营养土中的有机肥含有根腐病菌核,都可致使育苗过程中感染根腐病。五,高热高湿;一般情况下,茄果类育苗在保温条件下进行,高温高湿的培植环境和过程,容易诱发根腐病滋生。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根腐病的防治措施一,优选品种;在茄果类蔬菜育苗中,种植户可以选择适宜本地区种植环境生长的适宜品种,选择抗病能量强,抗逆性强的优质品种。
二,浸种消毒;在育苗之前,可对种子作消毒浸种处理;一般情况下,将种子放到凉水里清洗并浸泡3小时,接着使用50度温开水浸泡30分钟捞出,接着使用4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者1%的硫酸铜溶液或者4%的福尔马林溶液,或者根腐灵;根据不同蔬菜种类稀释不同浓度的溶液浸种。
三,苗床灭菌;苗床消毒是预防苗期根腐病的关键措施之一;可使用500倍的根腐灵溶液对苗床喷施,或者50%的多菌灵600倍液喷施;也可使用根腐灵粉剂10克搅拌10公斤的营养土,均匀撒入苗床。四,营养土灭菌;在配制营养土过程中,可使用每立方10克根腐灵均匀搅拌,对营养土中的土传病灭除;还可使用50%的多菌灵600倍液稀释,喷施营养土并搅拌,或者使用50%的多菌灵加50%的代森胺300倍液喷施,可有效预防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根腐病的发生。五,控温控湿;茄果类根腐病的发病适宜温度为15至35度,而在25度左右是根腐病的高发温度;如果湿度达到80%以上,也会致使根腐病病菌大量滋生;所以,预防和抑制根腐病发生,控温控湿很重要;在育苗期,尽量避免高温高湿环境,不给根腐病菌核提供滋生环境,可控制根腐病的发生几率。结论综上所述,茄果类蔬菜育苗期根腐病并非高发期,一般情况下,很少有茄果类蔬菜在育苗期感染根腐病;但是,一旦茄果类蔬菜在育苗期感染根腐病,很难完全治愈;它可致使幼苗植株弱小,生长缓慢,叶片无光泽无生机,可见茎基与根部有水渍状病斑,并有腐烂组织出现,如不及时采取措施,幼苗会逐渐萎蔫,枯黄,落叶,死亡,严重的时候,会蔓延整个苗床,给幼苗生长和安全移植带来影响。
我国禁止种植桉树是真的吗?
作为广西人,我想说桉树真的很让人头疼!老家后山有5亩桉树林,里面偏僻但干净,却成为了附近村镇情侣“幽会”和聚餐的地方!
有一年家里的老人想去看桉树长得怎么样了,竟看见一对男女你侬我侬,见到有人来后疯狂逃窜,只留下一地的零食和垃圾,老人花了半个小时才勉强清理完。
广西老家这边有不少闲置的山头和坡,一些家庭因为子女都外出务工了,自己打理不过来就想着种点树木,能有收成的话就更好,于是成材更快的速生桉就成为了不二之选。
但桉树因其气味和生长习惯,导致蚊虫不敢接近,林里很少有杂草,环境相对来说干净,这让很多年轻人有空没空就往里钻,留下不少垃圾。但也这只是种桉树带来的苦恼之一,如果要盘点一下桉树的优劣势,相对看来弊大于利,它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缺陷,下面我们一起来揭开桉树背后的秘密。
01:认识桉树桉树,别名尤加利树,是桃金娘科、桉属植物的统称,一种四季常绿的高大乔木,世界现存品种共有600多个。
国内的桉树大多是速生桉,它们不是本土树种,而是来自澳大利亚,一些水分充足的湿粘地区——如河流入海口等地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本该井水不犯河水,但在19世纪的时候却被引种到世界各地。
之所以叫速生桉,是因为这种树木生长的速度比其他树木快。30厘米的树苗种下去,一年内可以长到4-5米,最快的可以一年长10米以上,是全球生长最快的阔叶树种之一。市场上要求桉树“腰围”达到50多厘米就可以砍伐了,根据不同地域的水土和施肥情况,有些地区2-3年就能砍收。
这种速生林常见于广西、广东、云南、贵州等山地多的省份,在这些区域速生桉种植基本成为规模,放眼望去一大片林区都是速生林。
02:桉树的作用但对于桉树一直以来人们都褒贬不一,是因为它有着优点的同时也有很大的弊端,先来说说桉树能起到一些作用:
1、经济价值
速生桉也曾被叫做发财树,对人们来说,种植这些桉树的目的不是为了绿化环境,农村的生态环境本来就挺好,人们种树是为了经济效益。据我所了解,种植桉树效益相比其他农产品要好,亩均效益有4000元以上,有人出价700-800/吨(有些是按立方出价),且仍然呈上升趋势。
所以,如果家里土地够多,那么拿一部分种上可能会有比较好的收益。
2、工业和生活价值
桉树全身都是宝,首先是树叶,里面含有的精华能用在化妆品,对美妆行业有所贡献;其次是树皮,里边含有的胶质被广泛用在制革业、锅炉、钻井等行业;最后是树干,在工业的使用很广泛,是重要的纸浆原材料,有数据显示:广西仅用全国0.6%的林区种植桉树,就提供了全国40%的木材。
桉树也会用在一些建筑行业的家具制造上,还有人在桉树里发现了黄金元素,虽然含量极少,但也证明桉树的确不简单。
而对农村人来说,桉树是重要的火柴,掉落的枯枝烂叶晒干了可以用来烧火煮菜、煮饭,能很好满足生活需求。
3、防蚊和绿化
有桉树的地方蚊子少,这是因为桉树散发着一种蚊子不喜欢的刺激味道。有人会刻意把桉树种在家附近,是因为这么做会让蚊子远离,在夏天也有人会专门跑到桉树林里休息。
另外,桉树林也可以起到一定的绿化作用,只是在城市中逐渐被淘汰下来了,但毕竟是树木,也能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保护地球环境。
这几个点都是桉树能起到的作用,但相比于它带来的伤害,可能这些优点都显得微不足道。
03:桉树的危害有哪些?1、霸王树
桉树被叫做霸王树,在大家眼里口碑并不好。这是因为桉树生长的时候,会极大的占用资源,霸道地吸肥,导致它附近没有别的树木可以生存,就连花花草草也相对更少,使得桉树林里只有这种树木,破坏了植被的多样性。
2、陆地抽水机、土地破坏者
一般在很多原始的树林中,你经常能看到泉水和溪流,但在桉树林中不大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它抽水机外号可不是白给的,其生长过程会抢夺很多水分,把附近地下水都给抽干,也会污染地下水的水质,进一步造成土地松散、沙化,严重者风一吹就扬起尘土。
桉树不仅会让沙化,还会让土地的肥力退化。种植过桉树的土地肥力会逐年下降,并且不能恢复,砍伐售卖之后很可能种不了别的东西了。
3、会造成生态单一,破坏环境
速生桉林容不下别的植物,植被过于单一,所以无法形成当地的生态链,这对于鸟类昆虫野生动物来说是毁灭性的,它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严重挤压
和破坏。桉树林覆盖面积大的区域,看不到太多的活力,总是显得死气沉沉,偶尔有几声鸟叫虫鸣已经算稀罕了。
总而言之,桉树林已经极大地影响到了农村、农民和农业,也因为农村地区对于安树林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有的人已经把桉树种到了自家门口。但桉树本身就自带毒气,它散发着一种刺鼻的味道,呼吸久了会变得眩晕,所以这不是个明智的选择,
再加上桉树挺拔高大,如果已经覆盖到了村镇里面,这会对电力电网、通信传输带来极大的麻烦,增加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浪费不少的成本,以上种种便是桉树种植所带来的危害。
04:我国有禁止种植桉树吗?目前,我国没有明令禁止种植桉树,还没有相关的政策法规依靠,只是倡议科学种植,并且远离水源处种植。以我个人角度来看,可能是因为国内桉树种植较多的省份只有几个,没有必要出台全国禁种的条例。
但下面的一些省份已经陆续颁布相关的政策,禁止或规范桉树的种植行为。例如广西的柳州市,广东省河源市等,已经颁发了相关禁种法律条文。
那种植桉树收益如何?有人通过种桉树一年收入百万,一亩利润能达到几千块,几亩地就可以收入过万,但长远来看这些都是短期的收益,牺牲着子孙后代的幸福以及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代价。
05:写在最后虽然全国范围内没有禁止桉树的种植,但部分宣传不到位,对桉树认知不全的地区,仍然对桉树有崇拜。因而,让种植户意识到一点,改变他们的观念,把他们带到科学种植桉树的道路上,丰富他们的收入来源,找到桉树的替代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这才是长远之计。
从此之后,我不再允许家里再种植桉树了,因为他们也意识到了其中的弊端,也免去了经常要去“巡逻、驱赶”的烦恼,不知道你们那里种植这种树木吗?欢迎留言探讨。
如何学习单片机?
森山,10多年的硬件开发经验,做过的板卡数不清有多少块,做过量产的产品也涉及到各个行业,也做过不少失败的项目。他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大家,如何系统的学习单片机。
01.需要一块开发板——让单片机动起来
买一块开发板,按照配套的demo程序,自己改改,让外设动起来,比如OLED显示内容,电机启停、调速,温湿度采集等等。这一步是为了让你体会到,单片机如何通过编程实现对硬件的操作。
这样的开发板太多了,建议从STM32入手,原因有二:一是资料最全,开发环境比较友好,而且今后在产品中使用也比较多;二是开发板都不贵,而且最好选外设多的,带显示,带通信接口的开发板。
即使一开始不懂,开发板配套的学习包,足够你学一阵子了,STM32官方也有现成的Cubemx工具来帮你生成基础代码。
02.自己设计一个小demo——掌握基本外设
我建议有硬件设计能力的,可以自己设计制作一款开发板,尽量多的加入不同类型的外设,因为以后你研发产品,就是基于这些外设的应用逻辑组合。然后一个个移植外设驱动,当然更建议自己写驱动,驱动写得好能最大程度发挥硬件的性能。
受限于单片机的性能都比较一般,基础的外设的连接方式大致有这些:IO、I2C、SPI、AD\DA、UART、CAN、RGB888……等这些低速接口,有的也带USB。
等你玩转了这些,以后升级到更强的平台,那么高速接口学习起来也只是工作量的问题,大同小异。
在移植和写驱动的过程中,要学会看datasheet,spec。虽然一个简单的芯片规格书就是几十上百页,但并不是你都要去看懂的,只要知道提取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I2C设备,它的总线最高频率,你在做时序控制时不能超过它的上限。
在调试过程中,你一定会遇到非常细节的问题,这时候,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手段,可以让你变得更加高效,比如学会用示波器去看数据波形,学会看时序,分析通信协议,用万用表去检测基本的故障。
下面视频是用STM32通过对步进电机和电磁铁的控制,来实现纺织机机头的功能。尽管我也做了多年开发,在遇到新的外设时,调试还是花了不少精力。参数是调出来的,有时候就差几十us的延时,性能就相差很多,所以在研发的过程中一定要耐心:
03.学着做一个完整的小产品——产品思维
前2步的基础,新手的你已经大致有信心了。接来下可以做一些设备的联动,实现一个产品的基础功能,一个简单的单机设备。举个例子,通过温湿度监测,来控制继电器,继电器外加电热丝或加热装置,并且实时显示该温度值,这就是一个温度控制的产品了。
这些设计不难的,难的是在这一步里你要有一定的产品思维了。要列出你这个产品的需求,解决了什么痛点,根据明确的需求去选择相应的单片机方案,你要知道实现这样的功能,需要选择什么样的技术方案,综合还要考虑成本。
这里面的信息量和变数其实非常大,比如你要设计一款带有线网络的产品,那么你是选择自带RMII接口的单片机,还是通过增加一个串口转网络的模组来实现?这可能涉及到你需要通信的网络速度,也要考虑综合成本,以及开发的难易程度。
有时候,这需要权衡产品本身的硬件成本,和你的开发周期,并不是一味追求硬件成本最优,如果出货量不大的产品或项目,应该更倾向于选择自己熟悉的单片机平台,这样开发周期最短,人力消耗最低,避免捡了芝麻,丢了西瓜的情况发生,因为很多项目,时间要求是很紧迫的。
做产品,实现功能很简单,但整体的可靠性、稳定性、兼容性是很难的,这个问题主要讨论单片机,所以产品其他延伸的话题就不展开了。
04.让你的单片机连接到全世界——尝试通信
现在很多产品都物联网化了,进一步的,你可以去研究基于单片机的有线、无线通信方式,最简单的通过串口连接WIFI、GPRS模组,学习MQTT等物联网通信协议实现单片机与互联网的连接。
MQTT协议基于json,即使完全不懂的人,学半天也就会了,上手比较容易,PC端有很多客户端可以直接用,适合信息量不大、实时性要求不高的数据采集、远程控制。
通信模组和方式就很多了,WIFI、Zigbee、BT、Lora、GPRS、Lora、NB、4G/5G、433等各种小无线,以后可以专门写一篇来介绍这些通信方式的不同应用场景。
之所以把通信这块单独拎出来,因为通信让万物互联,有了更多可玩性和可能性,让冰冷的单片机成为有想象力的产品。
最后的总结:做了越多的产品就越觉得,没有一个产品是简单的,容易的,希望大家耐心一点,打好基础,后面的路子就会很宽。
除了以上4点,后面遇到更复杂的项目,可以上RTOS、MBED等轻量化,适合单片机的操作系统。大家不要一味想着去搞linux,单片机一直在迭代,现在性能强的单片机还是很多的,而实际工业上有很多需求,单片机绰绰有余,性价比极高,开发周期短,稳定,这些都是很好的。
关于如何系列的学习,还推荐阅读:
硬件工程师技能树
电子专业新生指南
嵌入式学习路线+资料放送
学长,我们电子专业的毕业后究竟是做啥的?
嵌入式 Arm Linux 入门必读书籍推荐硬件学习选择开发板指南
本文转载来自森山的知乎文章,达尔闻经作者同意发布。
经过2200多年水银还会流动吗?
我们因为兵马俑而联想到了秦始皇陵,1976年5月,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来到兵马俑现场参观,成为首位参观兵马俑的外国领导人,那时候兵马俑还没有正式对外开放。
(李光耀来到兵马俑挖掘现场)
1979年,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和亨里克亲王参观了兵马俑坑。兴奋的玛格丽特二世经我方工作人员同意进入坑中近距离观察。值得一提的是她来不及等工作人员拿来梯子,就迫不及待地跳入1.5米深的坑中,好在有惊无险。丹麦女王这次进坑近距离参观后,我国出台一规定:允许外国元首进入坑中参观。
1984年4月,美国总统里根带着300人的队伍专程到西安参观,在兵马俑坑中。里根抚摸着战马,风趣的问:“它会不会踢我?”;1998年6月26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和夫人希拉里到西安访问时,幽默表示:“真希望到这里来当馆长。”
兵马俑被法国前任总理希拉克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足见其魅力,难以想象如果秦始皇陵挖掘,会有多少各国政要蜂拥而至?
秦始皇陵是世界第一大帝王陵秦始皇开创了万世基业,“始皇”是开天辟地第一个皇帝,他于公元前246年即位,那时候他只有13岁,次年便开始建造陵墓 ,到公元前208年完工,历时39年。
当时的丞相李斯为陵墓的设计者,由大将军章邯监工,共征集了72万人力,动用修陵人数最多时近于80万,我们还知道埃及法老的陵墓金字塔,最著名的是胡夫金字塔,但是修建秦始皇陵动用的劳动力几乎相当于修建胡夫金字塔人数的8倍,可见规模之大。
秦始皇陵的总面积约为56.25平方公里,如果你去过故宫会感慨它的庞大,但是秦始皇陵的总面积相当于78个故宫,所以它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陵墓。
秦始皇陵开掘难度太大现在可以确定的是秦始皇陵位于今天的陕西省西安市郊区的骊山上,但是发现至今已经几十年过去了,我们依然不敢挖掘秦始皇陵地宫,这成了一个未解的难题。
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目前不具备挖掘的技术,没有十足的把握我们不敢贸然行动。这也是吸取了开掘兵马俑的经验教训,当初兵马俑开掘出来时是色彩鲜艳的,但是兵马俑接触空气过后,15秒后就会氧化,4分钟内便会脱水、卷曲,所以才会变成现在的土灰色。所以让秦始皇陵完好的存在于地下,也许是对它最好的保护。
所以,秦始皇陵到底是什么样子,我们只能依靠现有技术和史书记载,略知一二。
《史记》中记载地宫:“穿三泉,下铜而致椁,宫现百官,奇器珍怪徙藏满之,令匠作机弩矢,有所穿近者辄射之,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机相灌输,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翻译过来的意思就是秦始皇陵地宫非常深,已经挖到了地下的储水层,见到水以后他们用铜液浇灌形成屏蔽,并在表面涂上了丹漆,然后再将棺椁放在上面。在整个地宫中还有文武大臣的位次存在,同时陪葬的有大量珍奇异宝。
为了防止别人盗掘,秦陵地宫门上设置了机关暗器,在整个地宫的墓室顶上还绘制了天文星宿,而地面之下还做成了做过山河九州的形状,完成以后又灌注大量的水银,形成祖国的江河大海,这些以机械动力让他们不断流淌。这里的照明工具是蜡烛,而燃烧的是娃娃鱼脂膏做成的,保证了照明时间。
以上描述,我们可以想象出秦始皇陵这个庞大的地下宫殿是多么恢弘,而且为了防止被偷盗,秦始皇也是设下了重重机关,所以想要开采就必须清楚地知道它的内部结构,贸然行动必然会对文物造成不可逆转的破坏。
秦始皇陵到底有没有水银太史公在《史记·货殖列传》中记载过一个女人——巴寡妇清:“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为筑女怀清台。”
大致意思就是这个叫“清”的寡妇可能是秦始皇陵水银的主要提供者,秦始皇对她礼待有加,为她修筑了女怀清台。
以上这些只是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但是由于司马迁生活在汉代,他也没有办法知道秦始皇陵到底是什么样的,所以《史记》中的记载到底可不可信,还有待考证。
为了弄清楚关于水银(液态汞)是否存在的疑问,考古专家联合地质学家,对陵墓周边的土壤及植物进行深入研究,目前的考古技术也是日益先进:
目前可以应用于考古中的地球物理探勘技术主要有磁力勘探技术、电阻率勘探技术、地面透射雷达、地面电探CT技术等;地球化学分析技术主要有磷酸盐测定、汞蒸汽含量测定等。
这些先进的探测分析技术可以帮助考古工作人员确定古代遗址的大致范围,土层掩埋厚度及遗址面貌等。利用先进的科学依据,经过一段时间的分析与比对,发现陵墓周边土壤中的汞含量极高。
1981年,中国考古专家利用贡量测量法测出秦始皇陵,强贡区域面积高达1.2万平方公里。2003年,中国考古专家又利用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初步勘测秦始皇陵水银含量,保守估计在100吨左右。
但是,因为没有看到秦始皇陵内部的真实状况,以上数据是否有误差,误差有多大谁也不敢肯定。所以地宫是否存在水银,水银数量有多少,还是不能确定。
水银河能否流动?水银也就是汞,如果地宫真的有水银,那么秦始皇的目的有以下几个:
首先,以水银为江河大海营造恢宏的自然景观,因为水银呈现银白色,莹莹光泽和江河湖海波光粼粼的样子很相似。
其次,在地宫中弥漫的汞气体还可使入葬的尸体和随葬品保持长久不腐烂。
第三,汞是剧毒物质,大量吸入可导致死亡,地宫中的水银还可以阻止盗墓者入侵,这也导致我们不敢贸然行动的原因之一。
地宫里有没有水银?有多少水银?可不可以流动?目前为止,没有人可以得出准确结论。因为地下宫殿的真实面貌如何我们不得而知,现在的一切都是猜测而已。当初秦始皇陵的图纸不可能保存下来,而工匠们也早已不存在,留给我们的只是无限的想象空间。
(秦始皇陵3D模拟图)
假如地宫里真的有水银河,流动的可能性应该不大,因为水银具有挥发性,历经2200年,可能所剩无几。此外,当初设计水银河到底靠什么让它流动起来?如果是有一些特定装置,那么现在是不是还能正常运转?我觉得可能性应该很小了。当然,这只是猜想。
结束语历史的风云变幻,一切都如过眼云烟,曾经连绵百里的阿房宫,俯仰之间,已为陈迹,但是秦始皇陵却依然长存地底,在它被开掘出来之前,关于它的话题会不断被人提起,水银河到底是真实存在,还是秦始皇为了防止墓穴被盗放出的烟雾弹?不知道这个谜团什么时候会被解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